股市怎么加杠杆?
两会前瞻:资本市场新动向
编者按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,对于资本市场和经济政策运行有重要意义。本期资本市场聚焦机构对全国两会的前瞻分析,预计经济增长目标或将维持不变。结合近期DeepSeek引发全球资金对中国科技股重估、阿里Capex重回扩张期确认产业趋势,本轮人工智能产业革命下的中国科技股估值重塑方兴未艾。机制体制改革将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、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改善消费、营商环境四大方向。此外,还就如何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,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,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等两会热点进行了深度分析。
■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孙兆
全国两会期间,会有多位金融行业的代表委员就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提出建议,今年也不例外。2025年2月,中国证监会发布了《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将科技金融置于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位置。就如何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,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代表委员。
01 多角度评估科技型企业价值
《意见》指出,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。对于投资机构而言,面对未盈利科技型企业,在评估其投资价值与风险时,除传统财务指标外,还应关注其他要素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首先,技术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与实力的关键指标,高额的研发投入彰显了企业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强烈意愿与扎实能力,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同时,专利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,其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考量,能有效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产出。还须深入分析企业在所处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,具体涵盖技术的独特优势及更新换代的速度,这将有助于精准预判企业未来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趋势与态势。
其次,要考虑企业目标市场的规模及其增长潜力,这直接关联到企业所处行业是否为高增长领域。深入分析企业技术应用在市场中的前景,须关注市场规模的扩张趋势、目标客户群体的规模扩大及需求增长态势,以此来评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规模及未来潜力。同时,明确企业在同行业中的位置,结合竞争对手的实力状况及市场份额分布,综合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及未来成长空间,为预测其发展前景提供有力依据。
再次,重视核心团队及其成员的组成,管理团队的经验与领导力对科技企业而言也同样关键,须考察其成员的管理经验是否丰富、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,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敏锐捕捉机遇、有效应对挑战的能力,这都是决定企业能否稳健前行的重要因素。
“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评估过程中的重要考量点,这包括该行业是否受到政府政策的积极扶持,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的战略导向。此外,企业是否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,这些合作关系能否实现互利共赢,也是评估的关键要素。”魏明德说。
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投资机构评估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。在技术创新层面,应重点关注核心技术的先进性、研发投入强度及自主知识产权布局。在市场潜力层面,着重分析目标市场规模、产品需求特征及竞争格局。在团队能力层面,应重点考察管理团队的专业背景、创新意识及协作稳定性。
02 多方联动助力科技金融稳步发展
科创板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“试验田”,为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资本支持。
“科创板是千千万万家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的源头活水,也是科技创新的必备‘燃料’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,企业创新有代价,特别是最初几年的研发要“烧钱”。没有科创板的支持,科技企业很难实现创新驱动发展,更谈不上突破式、跨越式发展。
齐向东表示:“从奇安信的发展历程看,在上市前后,奇安信总共获得了约120亿元的融资,为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‘充电续航’。在科创板的大力支持下,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定能不负所托,加速实现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双重突破。”
近年来,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我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正逐步拓宽,成为一二级市场的“优质资源”。支持科技金融发展应构建哪些机制?
“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,运用技术手段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,并引入专业力量开展定期评估;完善预警机制,通过动态监测设置预警指标并加强信息共享;强化处置机制,制定应急预案并建立协调机制,确保依法合规处置风险。”刘春生说道。
魏明德建议,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。建立涵盖技术风险、市场风险、财务风险、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多维度评估体系。针对科技型企业的特点,重点关注技术成熟度、研发投入、市场潜力、团队能力等核心要素。建立持续监控机制,对企业的运营状况、财务状况、技术创新进展等进行实时监控,确保风险信息的及时获取和处理。
二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。建立科技型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,包括财务指标、市场指标、技术指标等。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和算法,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和处理,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。
三要完善风险处置机制。建立清晰、规范的风险处置流程,包括风险识别、评估、报告、处置等环节,确保风险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。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,制定详细的处置预案,还要明确风险处置的责任主体和协作机制,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,形成合力应对风险。
四要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关系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工具,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风险保障。督促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,确保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能够全面了解风险状况,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。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,帮助其了解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和风险,提高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。
“同时,加强政策支持与协同。政府应出台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,如税收优惠、风险补偿等,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。可以建立金融监管部门、科技部门、行业协会等多方协同机制,共同制订科技金融的风险防控标准。”魏明德说。
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
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
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股市怎么加杠杆?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实盘炒股配资_网上实盘配资_网上股票配资杠杆观点